【羊城晚报】人工耳蜗将纳入广州医保,助无声天使重获新“声”

2018-03-05

 

    羊城晚报讯记者符畅、实习生徐娇洋,通讯员彭福祥报道: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拟出台相关政策,将人工耳蜗纳入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符合条件的听障患者有望跨越价格阻碍,重获新“声”。

   据介绍,全国20%患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能够达到做人工耳蜗标准,但仅有7-8万人装了人工耳蜗。人工耳蜗价格昂贵成为阻碍听障患者重获新“声”的主要原因。好消息传来。近年来,国产人工耳蜗已面市。国产人工耳蜗在保证安全和效果的同时,相对于进口人工耳蜗价格较低。

   今年开始,全国部分省份包括广东省,已将人工耳蜗植入纳入医保范围。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日前也公布了《关于将人工耳蜗纳入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按照该征求意见稿,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人工耳蜗费用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二是7周岁以下的语前聋患者或经听力语言康复后有一定听力言语基础的18周岁以下语前聋患者。参保人员在住院治疗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人工耳蜗费用,可按不高于7.6万元的标准纳入社会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护士长郑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最高7.6万元的支付标准,一个9.6万元的国产人工耳蜗在广州市职工医保报销比例下,可以报销4.864万元,节省了一半左右费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专科主任熊观霞还介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专为贫困听力障碍患儿设立了“祈紫禧·听未来”项目,符合条件的患儿可同时享受医保报销和该项目1-5万元不等的资助。

同场加映

“爱耳日”有义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将于3月3日举办“爱耳”义诊活动。本次活动将通过专家义诊和圆桌讨论,以“听觉康复和耳聋预防”为主旨,围绕人工耳蜗手术、康复及病例经验分享、医保政策解读、耳聋基因检测/咨询等进行宣传教育。

   时间:3月3日9时-11时

   地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堂西边

 

http://ep.ycwb.com/ipaper/ycwb/html/2018-03/01/content_32443.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